當前位置: 首頁 > 走進君山 > 君山名人

        鐘相 楊么

        編稿時間: 2019-05-14 00:00 來源: 君山區(qū)政府門戶網(wǎng)站 瀏覽量:1次  字體:

        鐘相(?~1130),南宋鼎州武陵(今常德市)人。為反抗南宋朝廷對金軍屈辱求和、對百姓殘酷掠奪的腐朽統(tǒng)治,他利用摩尼教(明教)提倡“分財互助”等教義,秘密宣傳組織農(nóng)民起義。提出“法分貴賤貧富,非善法也。我行法,當?shù)荣F賤,均貧富”的宣傳口號,自號“天大圣”。

        建炎四年(1130),鐘相在家鄉(xiāng)武陵縣天子崗樹起起義大旗,定國號為楚,改年號“天載”,自為楚王。洞庭湖周圍郡州縣農(nóng)民紛紛起義響應,不到一月,起義軍占領湘陰、華容等19個縣,義軍規(guī)模迅速發(fā)展到40萬之眾。南宋朝廷十分驚慌,急命孔彥舟為“捉殺使”,聯(lián)合當?shù)氐刂魑溲b鎮(zhèn)壓起義軍,四月,突襲天子崗,鐘相及其3個兒子和一些義軍將領被俘。在解往建業(yè)途中,鐘相父子及將領被殺害,鐘妻則被孔彥舟所占。

        鐘相犧牲后,起義軍推青年農(nóng)民楊太(?—1135)為首領,繼續(xù)堅持戰(zhàn)斗。因他為起義首領中最幼者,土語謂幼為么,故稱楊么。楊么率義軍以洞庭湖為根據(jù)地,“陸耕水戰(zhàn)”,建起數(shù)十個水陸柵寨。位于君山崇圣寺左側的楊么寨,即為當年的楊么大寨。據(jù)《巴陵縣志》載,此寨原為九重的青瓦黃土墻,30余間,有議事廳、白虎堂、刀槍庫等。

        洞庭漁民支持義軍,幫助義軍打造車船數(shù)百,上置拍竿、巨石和弓箭,抗擊官兵。紹興三年(1133),楊么立鐘相幼子鐘義為太子,自號大圣天王,其勢大盛,東起岳州,西及鼎澧,北抵公安,南至潭州,所占區(qū)內(nèi),田蠶興旺。

        面對不斷發(fā)展的農(nóng)民起義軍,宋高宗親下詔書招撫楊么,遭拒絕。即派王 率6萬官兵圍剿義軍,又被楊么戰(zhàn)敗,損兵1萬余人。朝廷改命抗金主帥岳飛為荊湖制置使,屯兵岳州,會同衡、潭、鼎、澧各路兵馬,剿撫并行,層層進逼。在楊華、楊飲、黃佐變節(jié)投宋后,義軍大寨陷于孤立,終被官軍攻破,楊么、鐘義被岳飛部將牛皋所擒。楊么寧死不屈,被殺前還高呼“老爺”(鐘相稱號)。相傳楊么被殺害于湘陰青山,至今山上留有“楊么頭”遺跡。

        国产精品拍在线观看,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在线观看,无码国产成人在线网页入口,在线观看肉丝少妇被日字幕